為什麼冷媒保養很重要?延長冷氣壽命的實用方法
冷氣越吹越不冷?別急著加冷媒
多數體感不冷,真正原因是風量不足、散熱不良或排水/結露異常;冷媒不足只是少數情況。冷媒屬密閉循環,正常不會消耗。
保養的重點是確保系統密封、維持良好換熱與清潔,而不是動不動就「補一管」。
冷媒保養的正確觀念(先破三個迷思)
迷思1:不冷就要加冷媒
事實:先檢查濾網/風鼓/冷排是否髒、外機散熱是否被擋、排水是否氣堵。這些問題更常見。
迷思2:冷媒會慢慢用掉
事實:冷媒不會被消耗;壓力變化是溫度與負載造成。壓力低≠一定漏。
迷思3:加越多越涼
事實:過多或過少都會傷機:過多致高壓過載,過少致過冷結霜、壓縮機過熱。
哪些狀況才與冷媒相關?(自我快篩)
- 室內機結霜/出風帶細霧且風量正常
- 外機銅管或接頭處結霜、起油污(疑似滲漏)
- 長期不冷且外機風扇、壓縮機均正常運轉
- 移機後未正確抽真空/定量補充
出現以上徵兆,再評估由合格技師做壓力、溫度、過熱/過冷度與洩漏檢測;切勿自行放、補冷媒。
延長壽命的「冷媒系統保養四環」
1) 密封與乾燥(系統本體)
- 抽真空到位:移機/維修後抽至深真空並穩定保壓。
- 正確喇叭口與力矩:接頭不滲漏;施工後做肥皂水或電子測漏。
- 乾燥過濾元件健康:避免水氣、雜質進入系統。
2) 換熱效率(外機×內機)
- 外機鰭片潔淨+四周≥60cm淨空
- 內機冷排無黏膜、風鼓無厚垢(半年~一年深洗)
- 風量設定:常態用中/自動風,減少過度結露
3) 冷凝水順排(避免誤判)
- 排水盤/排水管暢通、全程下坡;出口勿插入積水地排(防氣堵)
- 用後送風20–30分鐘烘乾,抑黴味
4) 用電與溫控(降低壓縮機負荷)
- 26–28°C+中風為主;長時間超低溫+小風易結霜
- 門窗密合、遮陽/窗簾,降低外負載
專業檢修該做什麼?(與技師對齊清單)
檢測
- 工作壓/溫、過熱度/過冷度判讀
- 電子/螢光測漏,必要時氮氣保壓
- 秤重定量充填(依銘牌與配管長度修正)
作業原則
- 嚴禁放空冷媒到大氣;回收再利用
- 抽真空到規範值且保壓不回彈
- 補焊/更換喇叭口後再做二次測漏
- 作業照片+儀表數據留存並說明
不同情境的實用做法
新裝/移機
- 要求抽真空紀錄/照片與充填重量;走管長度超標要加權充填。
老屋/沿海環境
- 定期巡檢銅管保溫與外機腐蝕;必要時加抗蝕塗層。
久未保養且不冷
- 先做內外機清洗→散熱回復;再視數據判斷是否有洩漏+定量補充。
居家維護SOP(不動冷媒也能讓冷更久)
- 濾網:2–4週清一次;毛孩/臨幹道1–2週
- 深洗:6–12個月;潮濕/油煙重3–6個月
- 外機:半年巡檢鰭片與進出風障礙
- 設定:定時/溫控、睡眠模式、避免長開超低溫
- 環境:加遮陽、門縫條,減少熱負載
結論|真正的「冷媒保養」=密封不漏+好散熱+正確使用
冷房效果與壽命,決定權不在「補多少冷媒」,而在系統密封、乾淨換熱、正確安裝與穩定使用。
先把清潔、散熱、排水與設定做好,再交由合格技師依數據測漏與定量充填,你的冷氣就能更涼、更省、更耐久。
FAQ|冷媒與壽命常見問題
Q1:多久要加一次冷媒?
正常完全不用補;需要補=疑似漏,應先測漏修漏再定量充填。
Q2:怎麼知道是冷媒問題?
清潔、散熱、排水都正常,仍不冷/結霜,再由技師看壓溫與過熱/過冷度判讀。
Q3:換季要把冷媒放掉嗎?
不用。冷媒是密閉循環,不需放/補季節操作。
Q4:加太多會怎樣?
高壓過載、耗電上升、壓縮機壽命縮短。務必秤重定量。
Q5:R32、R410A、R22差在哪?
新機多用R32/R410A(高效、較環保);R22已淘汰且維修受限。依銘牌規格處理。
Q6:移機後不冷是漏了嗎?
常見為抽真空不足或充填不當;請回廠校正並測漏+重抽真空。
Q7:家用可自己買冷媒補嗎?
不建議且多地法規禁止;需專業回收/充填設備與證照。
Q8:清洗能幫到冷媒嗎?
能。清洗提升換熱與風量,減輕壓縮機負荷,間接保護系統。
Q9:外機日曬雨淋會漏嗎?
主要傷在銅管/接頭腐蝕與震動;定期檢視保溫與防蝕即可。
Q10:怎麼挑到專業技師?
看抽真空/測漏/秤重充填是否到位,並提供數據與照片,非只口頭保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