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離式 vs 窗型冷氣怎麼洗?DIY 與專業深洗全攻略
冷氣不冷、霉味重、還會滴水?多半和「風輪積垢、蒸發器髒、排水管堵塞」有關。
分離式與窗型機構不同,清洗策略也不同:前者講究掛洗袋+拆風輪深洗;後者重在整機下架沖洗與烘乾。
分離式 vs 窗型冷氣清洗比較|費用、DIY可行度與專業流程
分離式 vs 窗型冷氣清洗差異|DIY可行度、費用工時完整比較
Meta Description| 冷氣要怎麼清?
本文整理分離式與窗型冷氣的清洗流程、DIY可行度、費用工時比較,教你快速判斷該選哪種清潔方式。
快速比較:分離式 vs 窗型冷氣清洗
清洗冷氣時,不同型號有不同重點。
分離式與窗型雖同樣需要深洗,但處理方法、DIY難度與價格落差不小。
核心差異
-
分離式冷氣
-
需掛洗袋保護室內牆面
-
重點在 拆風輪與滴水盤、清洗蒸發器並 疏通排水管
-
室外機需 低壓逆向沖洗鰭片
-
-
窗型冷氣
-
多數可整機下架至陽台/浴室,全面沖洗蒸發器、風輪、滴水盤與外殼
-
完成後需 陰乾或送風烘乾 再回裝
-
DIY 可行度
-
分離式:
-
可自行處理濾網、面板、導風葉、外殼表面清潔
-
拆風輪與滴水盤深洗 建議交由專業,以免誤觸電控與排水不良
-
-
窗型:
-
有工具+兩人搬運,可嘗試下架深洗
-
需注意 電控與馬達遮蔽,避免進水短路
-
費用與工時參考
-
分離式室內機
-
單台深洗:$1,500–$2,500
-
加室外機整組:$2,500–$3,800
-
工時:約 60–120 分鐘
-
-
窗型冷氣
-
整機下架深洗:$900–$1,800
-
工時:約 45–90 分鐘
-
選擇口訣
-
分離式冷氣 → 看「拆風輪」有無
-
窗型冷氣 → 看「下架深洗」有無
-
若只噴香劑或表面沖洗,通常等於 不是真正的清洗
冷氣清洗前準備指南|判斷時機 × 安全步驟 × 工具藥劑
冷氣清洗前準備|判斷時機、安全步驟、必備工具與藥劑
冷氣要什麼時候清洗?清洗前如何確保安全?
本文整理判斷時機、安全操作要點,以及分離式與窗型冷氣適用的工具與藥劑選擇,讓你安心又有效率。
清洗前準備:判斷時機 × 安全步驟 × 工具藥劑
在開始冷氣清洗之前,先確認 是否真的需要清洗,並確保所有安全與工具都到位。
這樣不僅能提升效率,也能避免設備損壞。
什麼時候該洗?
出現以下狀況時,就代表該安排冷氣清洗:
-
風量變小:風輪積塵導致氣流受阻。
-
異味產生:開機時聞到霉味或悶味。
-
耗電上升:同樣設定下電費增加。
-
出風溫差不足:冷房效率明顯下降。
-
可見灰塵與滴水:面板、鰭片或滴水盤髒污堵塞。
安全步驟(必做動作)
-
斷電:拔除插頭或關閉斷路器,避免觸電。
-
遮蔽敏感零件:電控板與馬達需遮蓋,避免進水短路。
-
環境保護:地面鋪設防水布,避免污水濺到家具或地板。
工具與藥劑(居家版)
-
室內機清潔工具
-
軟毛刷、噴壺、清水
-
中性或弱鹼清潔劑(避免強酸傷鰭片)
-
掛洗袋(分離式必備)
-
酵素通管劑(排水管疏通)
-
-
室外機清潔工具
-
手套、護目鏡
-
低壓水流或清水噴壺
-
軟刷去除鰭片灰塵
-
藥劑原則
-
避免使用強酸:容易腐蝕鋁鰭片並殘留異味。
-
以中性或弱鹼劑為主:搭配足量清水沖洗乾淨。
分離式冷氣 DIY 清潔指南|能做與不要做
分離式冷氣 DIY 清潔:能做與不要做完整指南
Meta Description| 想自己清潔分離式冷氣?
本文整理能自行完成的輕度保養步驟,以及必須避免的高風險操作,讓你省錢又安全。
分離式冷氣 DIY|能做與不要做
自己清潔分離式冷氣可以省下一部分保養費用,但需分清楚哪些能做、哪些不能做,避免誤操作導致機器損壞或安全疑慮。
室內機 DIY 輕度保養
-
斷電安全
拔掉插頭或關閉電源,確保操作環境安全。 -
濾網與導風葉
-
打開面板,取下濾網與導風葉。
-
使用清水沖洗,晾乾後再裝回。
-
-
蒸發器清潔
-
掛上洗袋保護環境。
-
使用 中性或弱鹼清潔劑 噴灑在蒸發器表面。
-
切記不要噴到電控板,避免短路。
-
低壓清水沖淨,確保無殘留。
-
-
排水測試
-
注水至滴水盤,確認排水順暢。
-
可搭配酵素養護排水管,預防堵塞。
-
-
烘乾防霉
-
清潔完成後,組回機體。
-
開啟送風模式 10–20 分鐘,烘乾內部避免發霉。
-
室外機基礎清潔
-
斷電檢查:務必先切斷電源。
-
鰭片清潔:從 逆風方向 使用低壓水流沖洗,避免鰭片變形。
-
環境整理:清除外機上的落葉、灰塵與雜物。
-
檢查狀態:查看保溫套是否破損、機腳是否生鏽。
DIY 不要做的事
-
❌ 不要自行拆風輪或滴水盤 → 容易傷到軸承與卡扣,專業才適合。
-
❌ 不要高壓直噴鰭片 → 容易造成翹曲、散熱下降。
-
❌ 不要將藥劑噴進電控板 → 高風險短路,維修費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