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也要洗冷氣?專家教你為何冷氣清洗一年四季都重要
「不常開=不會髒」是迷思
即使冬天少吹冷氣,濕氣、灰塵、皮屑仍會附著在濾網、冷排與風鼓上;加上南部海風鹽霧、北部長時間陰雨,黴味與滴水問題其實在冬季更容易悄悄形成。
把清潔移到淡季進行,既好排程、也能在來年一開機就安靜、夠涼、無異味。
為何冬天也要洗冷氣?四大關鍵
1. 源頭除霉:抑制春天開機「第一口霉味」
冷排與風鼓的生物膜在潮濕環境持續生長;冬季深洗能清掉黴菌與代謝物,隔年不再一開機就臭。
2. 冬天也在用:除濕與通風仍依賴空調
冬季濕度常超過 70%RH,許多人改用除濕/送風模式;若不清潔,會把濕冷+黴味循環到室內。
3. 淡季好施工:費用、工時與品質更穩
避開夏季塞車,工時充裕+檢修更徹底;也較容易安排室外機散熱面清潔與保溫補強。
4. 預防性保養:效率回升、壽命更長
乾淨的冷排/風鼓使風量回復、噪音下降,供回風溫差(ΔT)回到8–12°C,有助省電與減少故障。
四季保養節奏表
春(回暖備戰)
- 濾網清洗、面板除塵
- 試運轉 10–15 分鐘,測 ΔT 8–12°C
- 檢查室外機散熱面與銅管保溫
夏(高頻使用)
- 濾網每 2 週(臨馬路/寵物:每週)
- 觀察:異味、結露、滴水、噪音
- 排水槽與排管月度巡檢
秋(深度清洗最好時機)
- 風鼓+冷排+排水盤深洗
- 室外機鰭片清潔、整直、補保溫棉
- 低壓沖洗、乾燥驗收
冬(防霉維護)
- 停機前改送風 10–15 分風乾內部
- 偶爾除濕但勿整晚;保持通風
- 旅宿/出租:空房維持模式(低風+週期除濕)
冬季深度清洗SOP(居家重點+何時交給專業)
Step 1|斷電與防護
- 關斷路器或拔插頭;鋪防滴布、接防滴清洗袋。
Step 2|濾網與面板
- 清水+中性洗劑刷洗濾網、面板內緣;晾至全乾。
Step 3|冷排(蒸發器)
- 噴空調專用中性發泡,靜置 3–5 分鐘
- 低壓清水由上而下沖淨,避免電控與馬達進水
Step 4|風鼓(鼓風輪)
- 長柄扇葉刷配合清潔劑旋轉邊刷
- 黏垢厚者交給專業做拆機或半拆清洗
Step 5|排水盤與管路
- 清除黏泥與黑膜,通管測試;必要時更換防虹吸存水彎
Step 6|室外機
- 清除鰭片塵垢與落葉,前方淨空 ≥60–100 cm
- 補銅管保溫棉、檢查震動與異音
Step 7|風乾與驗收
- 通電開送風 10–15 分風乾內部
- 測 ΔT 8–12°C、檢查異味=0、滴水=0、噪音下降
建議交給專業的情況:風鼓厚垢、反覆滴水、機身過高(挑高/樓梯間)、有提升泵、或需要拆機。
不同情境的冬季對策
長時間未開機
- 先全室換氣 10 分 → 送風 10 分 → 再啟製冷/除濕
- 若有霉味:做風鼓+排水盤加強清洗
北部連日陰雨/南部鹽害環境
- 北部:避免整晚除濕,改定時+換氣;重點清排水
- 南部:室外機鰭片加頻清洗,避免鹽霧腐蝕
旅宿/出租空房
- 啟動「空房維護」:28°C、低風、定時送風/除濕
- 每月抽房驗異味、濾網灰、排水暢通
避坑清單
- 高壓水柱直噴冷排/風鼓 → 鰭片折損、電控進水
- 強鹼、溶劑、濃精油清潔 → 腐蝕與殘留異味
- 只洗濾網不處理風鼓/排水 → 風弱、異味很快復發
- 不風乾就關機 → 內部潮溼,黴味回來更快
- 室外機包死造型 → 熱氣回捲、效率大跌
清潔成效驗收指標
- ΔT回到 8–12°C(回風 26°C 時出風約 14–18°C)
- 異味=0、滴水=0、噪音下降
- 同房溫濕條件下,降溫/除濕時間縮短
- 電費曲線於次月有感回落(使用型態相近時)
結論|把清潔搬到冬季,來年體感與電費一起更好
冬季是做空調深度清洗的黃金時段:環境濕冷、黴源易生長,但排程寬鬆、可一次把冷排、風鼓、排水與室外機散熱做完整。
掌握本文的四季節奏+冬季SOP+驗收指標,你的冷氣在任何季節都能更涼、更靜、無味、更省電。
FAQ|常見問題
Q1:冬天幾乎不開,還要洗嗎?
要。濕氣與灰塵照樣累積,春天開機就會「第一口霉味」,效率也會受影響。
Q2:只開除濕會比較乾淨省電嗎?
不一定。長時間只除濕仍會積塵且可能結露;建議定時+通風並維持清潔。
Q3:清完還有味道?
多半是風鼓或排水盤仍有生物膜,或未風乾;補做深洗與送風 10–15 分即可改善。
Q4:多久深洗一次?
一般住家 6–12 個月;臨馬路、寵物、油煙或海風鹽霧環境 3–6 個月。
Q5:可以用高壓清洗機?
不建議。高壓水易掀折鰭片、濺入電控;採低壓沖洗+中性清潔劑最安全。
Q6:如何自己驗收清潔效果?
量供回風ΔT、聞異味、看滴水、聽噪音;一周內觀察牆面與排水是否正常。
Q7:室外機需要一起洗嗎?
需要。散熱不良會讓壓縮機過熱降頻,清鰭片+保溫補強+淨空很關鍵。
Q8:旅宿/出租房怎麼維持?
設「空房維護」模式+月度抽房檢點:濾網、異味、排水、室外機淨空與噪音。